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所有文章里面最难决定开头怎么写的一次,从打开文档到想好开头,足足用了半个小时。
没办法啊朋友们,搁平时哪见过这种行为啊?把一般要大几千甚至上万的产品里用的材料,用在自己不到3000的产品上,由于这种行为过于罕见,导致我大脑数据库里完全找不到任何对应的典故或者比喻来活跃气氛。这属于要么是彻底看开了,要么是彻底看不开了。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可以看出来,达音科其实非常希望通过这款产品竭尽所能地吸引你,也希望能在市场上投下一颗深水炸弹。至于具体到底是什么情况,恐怕还是得从产品本身的表现说起了。
不过正如技能需要冷却、奥特曼不会一上来就会开红色形态、斯卡蒂不会一上来就出异格一样,EST112的声音部分也不可能最开始就说。其中一方面是为了水微博关注后解锁后50%文章的篇幅骗涨粉(?你不对劲,另外一方面是,达音科的产品哪怕不会一上来就对小怪开大,看它攒技能的姿态也是相当优雅悦目。
其实达音科的堆料传统从配件就开始可以看得出来了,玥那个让快递公司和储藏柜同时发愁的包装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这个萌新初烧更是没办法从记忆中搜索出任何一款比这个包装更大的入耳式耳机包装,设计方式之豪华完全是陌生概念叠加,从此“达音科连配件都要堆料”这个冲击性的概念就在我脑中挥之不去了。
这次的EST112虽然不可能像自家旗舰那样,有那么豪华的待遇,但配件水平在同价位也是相当下本了。专利可换式插头、SpinFit耳机套、海绵套、皮质耳机包是一点没少,而且EST112虽然是非专业用途的入耳式耳机,但还是送了一个6.35的转接头。另外,虽然我不熟悉达音科的线材产品线,但原线的做工和质感告诉我这东西很有可能不便宜,配合可换式插头,能解决不少用户换平衡口使用的需求,减少整个换线带来的额外开销。
外观相对来说比较中规中矩,一个全金属外壳的类公模造型。不过面板上同时集中了磨砂和亮面两种工艺,加上特别的纹路设计,在光线下会因为两种材质的碰撞混搭有特殊的质感。另外虽然是圈静铁结构,不过体积控制依然做得相当不错,不会出现腔体偏大导致硌耳朵的问题。不过CNC切面还是比较容易被刮花,而且对整体外观观感没有多少加成,算是一个比较吃力不讨好的设计元素。
比较有意思的是导管,这次EST112的导管有一节疑似起限位作用的凸出,无论是原装耳塞套还是SpinFit套,都可以刚好卡在这一小段长度之内。当然,如果你想把耳塞套压进第二节里面也没什么问题,哪怕是SpinFit套顶部的旋转结构也没有被挡住。因此不知道是官方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不过这两种佩戴方式的确都会带来一定的区别,我们留到声音部分的后边再讲。
而EST112最为引人注目的卖点不用多说,自然是在2999的价格就塞入了完整的圈静铁结构。由于耳机采用的微型静电单元,依然是比较新且比较难调的技术,一般来说大多数品牌都会选择把自己带静电的产品放到高端甚至旗舰的定位,一方面是开发成本确实高,另一方面也是利用这种新技术来彰显自己品牌高端产品的价值。
所以这次EST112在推出之前,大家都认为达音科也会用静电技术做一个新旗舰出来;就算不是旗舰,至少也是个中高端,直到官方正式公布了2999这个令人震惊的价格,在主流品牌一两万上下的静电入耳式耳机和EST112之间,有着足足大几千上万的价差。也就是说,EST112很有可能会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款静电耳机”,也绝对不乏想要尝鲜的用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EST112确实有可能促进静电单元在低端市场的启蒙和普及,也给EST112加上了一副隐形的担子。
如果在EST112和试听者的面前加上一道“无知之幕”——也就是在不让试听者知道EST112有静电单元的情况下试听, EST112的实际表现大概也就是3000内价位的中段班。就素质本身而言, EST112的能量感主要集中在中频部分,人声相对贴耳且体积偏大,存在感比较明显。高低两头虽然不是能量主要集中的地方,好在没有出现厚此薄彼,轰头刺耳的情况,也没有明显发虚的问题。
相对来说,EST112的低频表达是略显弱势的地方,有些下潜和乐器的位置没有交代清楚,你听得出来东西大概都在那儿,不过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达音科带有镀铍或纯铍振膜的耳机声场较为拘谨的老传统在EST112上也有一些体现,因为EST112的声场规模在同价位也并不算占优,且纵深明显要大于横向规模,边际效应也比较明显。演绎小规模的流行和爵士没有问题,一碰上大编制的场面,就基本撑不开了。
但随后就是EST112在这个价位最为亮眼的地方。虽然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不过EST112在高频上的表现是比较符合大多数人对静电的刻板印象的,也就是结像偏纤细,泛音比较悠扬,湿度偏低但不刺耳,最重要的是极高频的延伸上明显要好于同价位的不少机型,也不会辱没大多数人对于静电耳机音色的期待。
当然可能光看这些描述会感觉这个静电单元调起来还挺容易的,或许声扬的公版静电方案就是这么纤细明亮,达音科也不需要调什么东西,直接把公版调音方案往上一扔不就好了嘛。但最大的问题是,这种方案的耳机无论价格,里面都不可能只有一个静电单元,而动圈、动铁和静电之间的声学性质完全不一样。因此做出一个所谓的“静电声”或许本身并不是太难,但关键问题在于要让动圈和动铁的声音与静电匹配,同时又不能让中低频显得过于别扭,也不能让静电本身的声音和动圈动铁的声音产生割裂。
这也是EST112的另一个惊喜,虽然售价只有2999,但是它的三频衔接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畅,中低频相对的紧实取向和高频音色打出了非常好的配合。因此,即便EST112的高频和极高频“静电味”明显,但得益于这种配合,耳机的全频段音色并没有出现割裂,而是以相对自然缓和的方式,将三频的声音风格联系了起来。
另外,如果认为中低频的表现还有些发紧,有些改善的空间,可以试着将塞套套得更深,压进第二节导管里。这样可以缩短导管到耳膜的距离,让低音在到达耳膜之前损耗得更少,也就是能让低频有更大的量感。不过整体上来说不会太改变耳机本身的性质。
这些取向使得EST112成为了3000内价位耳机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虽然我们可以列举一大堆3000价位的秒超平,但是在高频和极高频的表达和音色上,EST112又是这个价位极为独特的存在。加上在单元方面的堆料,“可能是目前最便宜的带静电单元入耳式耳机”的名号,可以让不少用户一眼就看出来EST112相对于其他同价位产品的独特之处。而这种基础素质健康、同时又在不少方面出众得仅此一家的表现,正是EST112打出身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