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正文长度约10700字上下,阅读时间需约40分钟。

在入了HiFi这个吞天巨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我能在不太听HiFi的亲朋好友里充当一下所谓的“音频dalao”,但玩了这么六七年、也多少与一些行内从业人士有了点头之交以后,我肯定是没法在真·大佬们的面前装大尾巴狼了。事实上,我连一套正经的台式播放装备都没有,兜兜转转玩了六七年,归来居然还是便携播放器,烧么退不下来,上又上不去,高情商:对于便携品类器材具有专精的研究;低情商:没钱玩什么台式,爬!

但我也一直希望能有一套自己的台式耳机系统,就像很多HiFi玩家在玩到某个阶段就总会开始想做一套私模定制耳机一样,哪怕价位可能只有1k左右,都会想办法搞一套出来,这些仿佛都是玩HiFi过程中某种神必的仪式,没做过这些事好像自己玩HiFi的生涯就不完整了。当然,就我这种懒狗性子,*虹六号的更新频率跟我比起来那都算勤勉的,加上本来就穷(好像这才是根本原因吧喂)所以一直没能把这个愿望付诸实际。

于是那位一看我犯懒拖更就喜欢借我器材刺激我的乐子人朋友又开始他的操作了:给你一个更新的理由,把你说私人音乐服务器这个文章给我更了,我这里有套闲的台式系统,你不就是耳机已经买好了就缺系统了吗,赶紧写出来。

我:彳亍。

需求定位

简单来说,我这次需要解决的是音频文件的存储+音乐数据库的建立+对应格式的正确播放。

关于文件存储

除了直接通过播放器有线输出以外,我偶尔还需要兼顾无线UPnP的播放,所以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通过NAS。而对于NAS,能不能直接通过NAS本身USB接口输出音频流,成为了采用NAS数播合一还是NAS数播分开的要素之一。另外,播放部分的设备将会放在床头柜——毕竟其实我每天也就睡前还有点心思听听歌了,耳机又还是开放式大耳,这也就意味着放在床头的那一部分几乎不能有任何运行噪音,如果我打算把NAS和数播集成到一台机器,那噪音也是必须要纳入考量的因素。

关于音乐数据库

截至写稿时,我有大约350G各类格式不同的音频文件,包括标准 CD等级无损、24-32bit/44.1-768kHz的高解析度音频(我就是不说Hi-Res)、MQA、DSD64-1024等,包括古典、爵士、流行等多种流派,且基本都是自购CD的抓轨或正版音乐商店购买,也就是说编码正常、歌曲及专辑信息完善,不会出现所谓“论坛资源”中各种CUE乱飞、信息缺失、Unicode编码错乱等问题。因此我对这方面的需求反而最低,音频信息刮削能力反而不是刚需,只能算是添头;只要能正确显示音频本身的信息就算胜利。




关于正确播放格式

由于涉及的音频格式、曲目流派众多,在播放方案上必须能保证这些音频文件都能按照预想的方式正确回放,这就使得播放方面绝不能只是“能解码得动”,而是要在音频数据管理、播放方式优化方面都要有所支持。

比如除了需要能正确解码诸如DSF/DIFF、MQA这些特殊编码格式以外,还有一个很多人不太容易想到的问题:古典音乐的无缝播放。绝大多数古典曲目都是全曲好几个乐章在录制阶段属于一整个文件,压盘发布后虽然会切片,但这种切片带有无缝播放的编码,可以在支持无缝播放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间隔地播放。由于我库里的古典资源也不少,所以无缝播放也是我的刚需。

所以,我需要这个解决方案具有这些属性:

  • 必须要有完善的格式支持,能横跨从标准WAV/FLAC到高码率DSD的正常解码播放,做到解码支持多少,数播就能播多少;
  • 能通过有线本地输出方式(USB/HDMI/同轴等)直接源码率输出到解码,避免网络信号拥挤和延迟导致的不稳定;
  • 有较为流畅的数据库管理,至少不能有严重的崩溃和卡顿;但不强求信息刮削能力;
  • 我不听播客和各种Mix,所以也不需要有整合播客或者Mix的能力;
  • 有无缝播放的能力;
  • 有遥控能力,可以是遥控器App,也可以是Web端控制(通过PWA固定在桌面或任务栏),毕竟总不能天天趴在服务器上选曲听歌;
  • 床头那部分越安静越好,无风扇最好。

从这些方面来说,目前主流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同时也各有优劣:

NAS与数播集成在同一台机器中

优势:

  • 不用鼓捣两台机器,硬件成本能省下来;
  • 音乐文件就存放在设备内部存储,即便是机械硬盘,延迟也要远远低于内网响应;
  • 能和NAS内的其它应用直接联动,不用纠结多设备同步的问题。

劣势:

  • 绝大多数成品NAS不会对USB输出音频做多少支持,更别提能源码率直接输出音频格式了,至少除了威联通外,我暂时没看到官方宣传中支持USB输出音频的主流NAS品牌;
  • 作为床头机,即便CPU能做全被动散热,硬盘的原 声 大 碟也足够让人在晚上“如痴如醉”
  • 如果是自组NAS,那么很不幸,你就是你自己的售后.jpg。如果碰到任何兼容性和权限问题,那只能祝你早日找到能解决你问题的那篇Wiki了;
  • NAS能作为音乐服务器,但不可能只负责这一项功能,如果因为其它原因设备炸了,那就是一波带走,在修好之前两项功能都用不了。

NAS与数播分离,并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数播和NAS曲库的同步

优势:

  • 鸡蛋不会炸在同一个篮子里,其中一台机器出问题至少不会带着另一项功能也用不了;
  • NAS可以直接放在其他房间,不需要考虑噪音问题,也就可以直接购买有完整售后支持的成品NAS,而绝大多数成品数播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静音问题,基本都是低功耗SoC+无风扇设计,因此只需要把数播放在床头就行;
  • 成品数播大多来自具有经验的音频设备厂商,基本不存在音频文件回放出现错误和不支持的情况;对于音频周边设备的支持也非常完整。

劣势:

  • 两台机器本身要付出更多经济成本;
  • 需要处理数播和NAS之间的曲库同步,部分数播可以通过Samba挂载网络目录作为曲库,但可能存在处理卡顿和延迟。

然而惨烈的是,影视服务器已经有了各类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包括通用的Jellyfin、Emby、Plex还有Mac平台的Infuse,各大NAS厂商甚至会把自带的影视墙作为卖点之一,会投入更大的优化力度;但对于音频管理方案,相比起影视服务器的热闹而言,那可是冷清得多了,虽然还不至于冷清到没人支持,但想要把这些需求整明白,也绝对不是啥上手就能用的轻松活计。

……彳亍口巴,我先看看我手头有啥设备。

设备介绍

NAS部分

目前我有一台闲置的雷蛇灵刃15,2018款的精英版,配置为i7-8750H、16G内存、1070 Max-Q显卡,通过外置台式硬盘盒临时作为NAS使用,接下来所有服务器的测试都是基于Windows平台——好好好我知道评论区一定会冒出一堆人说“你为什么不用Linux”,但一方面我本来就会在以后换一台正经的NAS,无论自组还是购买成品;另一方面,在我为数不多和Linux打交道的经历里,大多数时候我都会被各式各样的权限和依赖库折腾得焦头烂额,经常是几个周末啥都干不了,就在那排除bug了,所以虽然我很清楚Linux在所有配置折腾好以后各方面表现都相当支棱,但我暂时害想萎靡着呢,反正这次只是测试各种服务器解决方案,我就不在折腾平台方面浪费太多时间了。




播放部分

朋友借来的这台数播是艾索洛的A6,用的是Android 11系统,而且允许自行安装应用,也能通过各种网络协议如SMB、NFS挂载网络存储,至于UPnP、ROON、Spotify Connect和Tidal Connect也是属于基操勿6了,总而言之市场上一台合格成品数播应有的网络功能基本都有,而且内置搭载了双9038Q2M的解码器,等于是送你一个能直接输出到耳放或者前级的能力。





朋友也一起把耳放借了过来,如果你入烧时间比较久,那你大概率知道前些年名震一时的香榭丽舍系列和KK Master,这台耳放属于他们用SuperFET做出的新品——没错,这个牌子居然害活着!

但这台数播系统有几个差点让这篇文章当场失去意义的功能,原来只是懒得把文章写出来而已,用完之后我几乎开始质疑这篇文章还有没有写的必要;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得等先把服务端的方案聊完再说。

为了实验NAS和数播二合一,我都尝试了哪些音乐服务端?

事先声明:**这不是一篇安装部署服务器的教程。**由于各类操作系统、NAS平台的差异性,文中所提的七个服务端在各平台的安装方式各不相同,如果要把部署教程也插入进来,那整篇文章就将非常冗长且丧失重点,**因此本文不会提及具体安装部署的方法。**我在本文中选取的服务器都是相对易于安装、且已有众多清晰明了的安装教程,相信在搜索引擎内只需稍作查询,就能找到众多非常详实的安装教程。

如果你在Google上直接搜索自建服务器,那么你大概率会被推荐这玩意的各国语言帖子塞满,属于是“十处敲锣九处有它”的那种存在感。安装方式在这里也不赘言了,我会放上当时所参照安装教程的原帖传送门。以下优缺点都是按照我个人的需求排列的,如果你的需求与我不同,还请自行决定。




优势

  • 开源免费;
  • 这年头还沿袭Material Design 1.0的UI可不多见了,本老MD爱好者狂喜;
  • 功能分区明确,容易上手;
  • 坐拥开源社区支持,各类第三方客户端和插件层出不穷;

劣势

  • 数据库逻辑比较混乱,如果一张专辑有多个艺术家,那它会直接把每个艺术家都单独拆出一张专辑,而且没有忽略专辑艺术家的选项,如果你手里有每个艺术家都收录了一两首曲目的那种拼盘集……祝你找歌好运;




  • 对DSD的支持不算好,扫描DSF需要额外设置,DFF则是完全不支持,另外,我从没在任何客户端上成功播放出DSD文件,哪怕服务器直接localhost访问都不行,不知是哪里设置有问题;
  • 我没找到相关的遥控App和串流功能,也没找到UPnP的选项,截稿时我依然无法通过通用UPnP客户端进行串流。

Jellyfin

说来大概会让相当一部分音乐服务器惭愧,虽然Jellyfin毫无疑问更偏向影视服务器,但人家的音乐服务部分恐怕比不少所谓的“音乐服务器”都要好用。




优势

  • 老牌私人影音服务器方案,基础操作体验和数据库整理能力无需赘言,并且虽然我不需要音乐信息刮削,但还是能找到歌手图片这类我一般不会录入(也不太在乎)的信息;
  • UI简洁优雅,易于上手;
  • 官方客户端具有强大的投放能力,可以投放到任何支持UPnP的媒体设备上,而自己也是一个强大的UPnP服务端;
  • 座拥开源社区支持,第三方客户端和插件层出不穷;
  • 格式支持非常完善,甚至能支持DSD512和32bit/768kHz这些资源都没有多少的空中楼阁;
  • 自带转码能力,能保证如果有客户端硬件不支持的格式,那至少能先听着;
  • 影视服务都能连带着一起管理了。

劣势

  • 官方客户端没有音频无缝播放,第三方纯音频客户端倒是支持,但没法遥控……

对的,没有古典音乐的无缝播放是我对Jellyfin官方客户端唯一的不满,除此之外,Jellyfin的功能性堪称完美,如果你的古典资源并不多,不看重无缝播放功能,那我强烈建议你一套Jellyfin搞定所有影音资源。

Kodi

和Jellyfin同样是影音共管服务器,但在属性上有些小区别,Jellyfin的服务器属性更强,默认你不会拿服务器本身作为播放器,但Kodi则倾向于播放器捎带着客串一下服务器。





(使用了Arctic Zephyr Reloaded皮肤的Kodi音乐专辑页面)

优势

  • 老牌私人媒体服务器方案,功能极为强大;
  • 支持通用UPnP服务与投放;
  • 自带插件库庞大到几乎能让人迷失;
  • 居然连Android设备都能部署成服务端??
  • 格式支持非常完善,甚至能支持DSD512和32bit/768kHz这些资源都没有多少的空中楼阁。

劣势

  • 服务器和播放器完全一体化绑定,除了UPnP和WebUI以外没有任何办法访问Kodi服务器,前者无法做到无缝播放,后者无法以源码率输出音频。
  • UI完全为电视优化,在电视上肯定用得很舒服,但这套操作生搬硬套到PC端可就不甚友好了,最骚的是Android端也是这套UI……哪来的赛博酷刑(笑哭。

事实上,我认为Kodi的最佳食用方式……是安装了Jellyfin插件以后作为纯播放器使用,毕竟服务器功能看起来更像送的。

Subsonic以及基于它的xxSonic服务器

从这里开始,基本上就进入了付费服务器的门槛——因为Subsonic Premium有个每月1美金、终身99美金的订阅费;但作为付费服务器开篇的方案,Subsonic的问题之多让我几乎丧失了聊优点的欲望;另外,由于Subsonic本家存在根本无法使用的严重问题,所以绝大多数体验来自Subsonic的分支Madsonic,相关体验来自于谁会在接下来说明。





配图为Madsonic

优势

  • 曲库扫描速度很快,是目前所有服务器里最快的(Madsonic)
  • 大概是目前所有服务器里唯一能扫描和正常播放DSD1024的服务器(Madsonic)
  • 自带易用的内网穿透(Subsonic服务器大概都有)

劣势

  • 根本扫不出来曲库,无论怎么设置怎么重置都没用,如果我遗漏了哪些操作,欢迎评论区赐教(Subsonic本家);




  • 我承认我没太看懂它的数据库逻辑,为啥我想按专辑分类但是要去Artist Index/Artist Hub里找?为啥在Artist Hub里非得点一下搜索键才能展示全部专辑?Artist Index全是文字,一张专辑图片都不显示,眼睛都看花了,作为索引这样真的合理吗?(Madsonic)
  • 要收钱,俩都要,如本段开头所示;印象中Subsonic有一个免费的版本,但写稿的时候忘了名字,欢迎评论区提醒。





    就这还好意思收99美金终身授权费?小黑屋里待到bug解决再说吧。

Audirvana 3.5

严格来说,Audirvana是个纯粹的播放器,但由于可以通过Audirvana Remote将音频投放到UPnP设备上,所以也拉进来讲讲。




优势

  • 本文第一个能连接当代HiFi流媒体服务的应用出现了,支持连接Qobuz、Tidal、HighResAudio的流媒体播放;
  • 专业耕耘HiFi音乐格式播放多年,格式支持全面,最高可达DSD512;
  • USB输出时自带转码能力,可将解码不支持的格式实时转码为解码硬件支持的最高码率;

劣势

  • 毕竟只是个播放器,完全不支持除了自家遥控App以外的所有网络串流播放;
  • 性能占有比较严重,读取Samba目录也会卡住,体验不算流畅;
  • 太贵了!!700RMB!!起!!而且你现在想买终身版,只能买到不带任何流媒体功能的Audirvana Origin,除了界面更好看,功能相比3.5基本在倒退,约等于700就买了个美化版还没插件的foobar2000;想要流媒体,那就麻烦每个月6.99美金订阅Audirvana Studio,不能终身买断;什么,你想买带有流媒体的3.5老版本啊?对不起,早就下架力!





    我干脆把定价方案都放出来,各位可以自行对比。

JRiver Media Center

曾被大名鼎鼎的削腚恶恶总拉出来一顿猛吹的方案,用完之后发现……还真他娘的有点道理。




优势

  • 从根本上将服务器和播放器融合到了一起,做到了既是服务端也是客户端,一个客户端可以随时挂载另一个客户端的音乐库,对于多库同步极为友好;
  • 功能极其丰富,音频分析、格式转换、CD抓轨、聆听测试一站式集齐,音频输出和DSP功能强大到令人震惊;
  • 与Jellyfin一样拥有UPnP协议中最强大的投放能力,也支持作为UPnP服务器使用;
  • 能显示的音频数据令人震惊,尤其在做完音频分析以后;可能是最接近ROON的音频数据展示量的软件,除了不能联网刮削,啥元数据都展示得一清二楚;
  • 音频格式转换极其全面,甚至能实现DSD512的转换;

劣势

  • 界面逻辑比较古早,有时功能分区会比较迷惑,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风格;

  • 有个Web管理界面,但设计吧……只能说,老牌,老牌.jpg





    (图为JRiver的Web界面)

  • 支持流媒体,但是……我先不说各种在国内听都没听说过的平台,怎么连Google Video这个坟头草三光年高的玩意也在这里?

  • 69.98美金单系统版(Windows/Mac/Linux三选一)89.98美金Master版(三个系统都能用),都是当前版本终身买断,虽然我觉得收费比起Audirvana或者Subsonic已经拟人得多,但肯定依然有人无法接受几百块钱就买一个音乐播放器。

ROON

“英雄”总是要最后登场的(笑)这两年提音乐服务器,怎么可能不提到ROON呢,基本上只要是个近两年发布的数播,都恨不得把ROON写在脑门上,一些不支持ROON的早期数播和解码,哪怕实力超群,小黄鱼的二手价格基本都得腰斩;ROON是如此流行,以至于如果不写ROON,这篇文章就不算完整。




优势

  • 拥有本期所有软件里最为强大的音频信息刮削能力,强大到部分古典乐录音中谁负责什么声部、谁负责什么乐器都能写清楚;
  • 支持连接Qobuz、Tidal、HighResAudio的流媒体播放,而且能将你在这些流媒体的库与本地库深度整合,比如如果你在本地没有这张在流媒体上收藏的专辑,ROON会直接在库中把这张专辑单独展示出来;但如果这张专辑已经在本地有了,那ROON就会只展示一张,但会在专辑详情页提示在流媒体上收藏过另一版本,并允许你切换到流媒体版本;
  • 强大易用的数据库,不仅能对流派、年代、歌曲格式进行细化筛选,还能在这些条件上进行多项联合筛选,如果你有多张不同版本的专辑,或者在不同流媒体平台都收藏了同一张专辑,ROON甚至能告诉你这些分别对应哪个版本、不同版本存在什么区别;
  • 能够各分区独立串流;ROON的推流并非标准UPnP,而是自家的RAAT协议,这能让ROON实现为1号设备推流的同时,为2号设备独立推送一条完全不同的音频,两条推流线路互相独立,互不干涉,UPnP则做不到这一点;
  • 简洁优雅的界面;
  • 可以通过ROON ARC实现内网穿透,外网访问曲库;
  • 拥有HiFi厂家的支持,越来越多的HiFi器材正在加入ROON生态的大军;

劣势

  • RAAT协议和各类ROON CORE/READY/BRIDGE认证完全是ROON的封闭花园,相比起客户端和服务端满天飞的UPnP,如果你的设备厂商不给ROON交一笔保护费,你就完全无法在ROON上使用无线推流;而支持ROON RAAT/各类认证的设备本身也价格高企,如果你去ROON官网查看支持设备,你会发现日常被喷高价的苹果在ROON官网里都算得上均价最低的品牌之一;
  • 在使用期间我从来就没整明白ROON ARC怎么连上,ROON ARC一直处于无法连接的状态;咨询过长期使用ROON的前辈,得知ROON ARC需要公网IP,这就极大增加了外网连接的上手门槛;
  • 全场唯一能听出与其它服务器存在显著声音不同的服务——没错,ROON的声音改变已经达到了超出脑放差异的程度,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好事。ROON并没有详细说明这种改变是如何得到的,我手里也没有能验证这种差异的器材,**因此我没法断定是ROON实验室真的有什么黑科技改善了音质、还是只是随便加上一个音染严重的DSP;更何况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音色改变。**在ROON对这样的声音改变做出明确解释之前,我无法将这种声音改变视作积极改变。
  • 终身版卖829美金!!!829!!美金!!而且以后有可能还要涨价!!微软和Adobe加起来都没你ROON这么黑!!它明明可以拿829美金买一堆枪,想抢你几次就抢你几次,他却还送你一个软件,他真的我哭死。





    我对ROON的情感是极为复杂的,一方面,我很能理解有大量的群体真的很需要这么强大的数据管理和推流能力,而且软件逻辑做得的确比大多数HiFi厂商单打独斗的作品要强得多;但另一方面,我也认为为这样的功能提升所付出的价格,**居然是从最开始的399涨到699直到现在的829美金,已经比很多现实中的音频设备都要价格高昂(比如我这篇文章用的数播解码一体机)这部分钱如果在真正投入在音频设备上,那就是实打实的音质提升;**而很多人花了这些钱,相当一部分只是为了买一个已经被Plex、Jellyfin、Emby这样影视服务器前辈们造过一次的轮子,我只能说在我的层次,我真的没法评价对于这些客户而言,这笔钱花得值不值,或许ROON对自己的定位真的就是音频播放软件界的苹果吧。

也正如我对苹果的态度一样,我个人至今都没有购买过苹果的任何产品,所以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ROON的态度恐怕也只有“敬而远之”。

那如果把NAS和数播分开呢?

NAS部分

数播分开以后,NAS就不太需要过多音乐服务的功能,只要有基础的DLNA和Samba就行,也就是说,基本是个正经品牌的成品NAS都能做到,也不需要考虑NAS夜间的硬盘噪音放在床头的影响。

数播部分

我使用的是Eversolo艾索洛的DMP-A6,基础参数已经在前文介绍过了,我这里会提点一些如果你想选其它数播时需要注意的事情:

  • 无论如何,网络协议至少要支持SMB,这样能把文件读取的工作交给数播,而不是等待UPnP生成串流,在延迟和稳定性方面都会好些,尤其如果你需要实现古典音乐的无缝播放;
  • 找个有比较好遥控方案的产品,无论机器最后摆放的位置离你多近,你都不会希望趴在它身上操作的;
  • 考虑未来的需求,功能最好富足一些,以后想客串个流媒体中心或者干脆上ROON也能再战;
  • 考虑好与解码的兼容性,有时你可能会在老解码器中淘到意外之喜,但它生产年代可能会很早,历史局限性会让它有很大概率不支持USB输入,因此你的数播最好有同轴/光纤/AES这些对老设备兼容较好的输出接口。

=一般路过分割线=

如果只是想看看NAS+数播能够建立一个怎样的音乐播放方案,那么这部分内容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这些经验或许会对你选择自己的音乐播放方案有所帮助,如果有事实性错误也欢迎指正。

但如果你对接下来的内容还有兴趣,那么这位先生/女士/跨性别人士,占用你一点时间,我希望能跟你讲一下我们的天父和教主,克苏……哦不,我的“梦中情播”,艾索洛DMP-A6。其中有些参数细节在这里需要展开讲讲:




  • 虽然采用开放的Android 11系统,但并不会像很多开放式Android的便携播放器一样直接把AOSP桌面赤裸裸地展示给你看,而是自己重写了一套UI,主界面不会把所有应用一股脑扔给你,而是做了一个写着“全部应用”的二级子界面,其实就是类似应用抽屉的概念,自己装的App都会放在这里;而且里面的图标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自适应重绘,所以比起一般的开放Android播放器界面要美观不少;
  • 网络播放支持非常全面,除了ROON Ready、Spotify Connect、Tidal Connect、WebDAV、DLNA、Samba和NFS这些以外,本身还内置了一些精简版的流媒体应用,包括Qobuz、Tidal和HighResAudio,其实可以理解为艾索洛把这些服务都以小程序的方式,作为自己这个UX的附加组件,同时也可以使用手机端的Eversolo Controller用上这些服务,设计统一性更好的同时性能开销也比直接装一个完整版的程序低。虽说有为了4核A53孱弱性能让步的局限性,但换个角度看,就现在Android生态这个对横屏场景的优化(或者说毫无优化)用这样的精简组件至少能够保证良好的基础体验,也未尝不是好事;




  • 几乎是我见过UI最美观、逻辑最明晰、流畅度最佳的数播自家遥控App,单论这三点,我认为Eversolo Controller几乎可以达到仅次于ROON的等级,如果没人告诉我,我甚至会以为Eversolo Controller是某个手机厂商做的App,如果有些设置在Controller上没有,那你甚至可以通过同屏互动功能,直接在手机上操作数播本体的屏幕;但目前版本依然有比较明显的bug,App端的数据库会有识别混乱的情况,明明已经到了字母N开头的专辑,但接下来并不显示O,而是反倒跳回了D开头的专辑——但此时数播上显示是正常OPQRST延续下去了,说明这就是Controller本身数据库同步的bug,此外,数播本身也存在各种不录视频都解释不清楚的bug,包括文件识别、曲目循环等等,也希望艾索洛能尽快解决这样的问题。

另外还记得前面我说有几个差点让我前半篇文章全部白写的功能吗?它们要来了:

它里头能直接插一条NVMe M.2 SSD(仅支持2280,没有更短的如2230和2242孔位)

发烧友说需要用NAS存音乐,是因为在最近几年间,很多数播压根就不自带存储(没错,再早一点以前数播是会自带存储的,这两年反倒不内置存储了,直接扔给NAS,这种倒退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就算是以前内置存储的数播,一般也是买的时候有多少就用多少,很少有升级一说,但A6直接允许你插自己的NVMe M.2盘,不仅直接消灭了容量焦虑,而且就算硬盘出现任何问题,也不需要找厂家返修,换块新盘补上就好。毕竟就算过去厂商能给你内置512G或者1T的空间,你也不知道他们用的硬盘质量怎么样,对吧?





A6更换SSD的过程也十分简单,把机器底朝天翻过来(建议自己垫点啥东西在下面,你不会希望桌子上的灰尘刮坏它的漆面的)用赠送的螺丝刀扭开盖板中间的十字螺丝,打开就能看到一条2280 M.2插槽,提起拉环,把SSD放进去,最后把拉环按回去,再把盖板盖好螺丝拧上即可,SSD的安装方式甚至是很多PC主板都没用上的免工具安装,只是可惜表面盖板也能免工具安装就好了。

反正我自己一次性换上长江232层2T SSD了,虽然机器本身不支持PCIe4.0,但如果联芸1602在4.0模式下都能稳如老狗,那速度更慢功耗更低的3.0模式就更不用说了——要的就是一个稳得有点过头。

本身就能作为Samba服务器

歌是一直要听的,新歌也是一直要买的,就算能用数播内置存储存下所有歌曲,新购入的歌要怎么传进数播里?过往的解决方式里,比较拟人的会开一个端口,在浏览器里允许你把歌一首一首地无线上传,如果你要传一整张专辑,除非你选择的厂商能拟人到允许你多文件批量传,否则你的传歌体验会多少沾点朋克——你得一首首传完然后在机器内整理;比较不拟人的——对不起,U盘慢慢传,您走好不送!





A6的解决方案……小标题应该已经写明白了,直接Samba连接到Windows/Mac/NAS,谁还给你一个个传,当场映射网络驱动器就完事了,你甚至可以通过微力同步或者NAS厂商自带的同步方案,指定一个你会把新歌传上去的目录进行同步,都不用手动复制,整个传歌过程完全自动化一气呵成;机器本身还可以安装BubbleUPnP这样的App,这下真成一站式SMB+UPnP音乐服务器了。

(啥时候能有Web端控制就好了,随便搞个公网IP或者内网穿透,至少在音乐这一项连NAS都不用了(被艾索洛和NAS厂商混合双打打晕,要求太G2多了你也。

支持CD抓轨

考虑到我大概80%的新歌购买自CD……A6能实现的自动化基本达到了令我震惊的程度。虽然机器本身没有CD光驱,单独作为CD播放器的话,效果肯定也不如整套方案电路都进行整体优化的CD转盘好,但如果只是把CD-DA的数据抓取保存出来,A6加上一个不错的USB CD光驱足够了。由于我之前是AK播放器用户,所以手里有一台AK CD RIPPER MKII,实测可以免驱兼容A6的CD功能,抓轨和播放都能正常使用;而对于一般用户,小黄鱼上收一个品相好的TEAC松下浦科特USB光驱之类也完全够用了。





当然目前比较可惜的是,CD抓轨还没法完全实现CD信息的获取,包括歌手、专辑封面这样的信息目前也没法直接嵌入,这就让我多少有点如鲠在喉了,希望他们能早日把获取CD信息的功能加上。

不是,怎么到了最后我写的文章最后我自己用不上了?合着我这是给没有本地存储的数播写方案呢?

老实说,如果不是现阶段初版发布还存在各种各样的bug,A6功能的完善和全面完全配得上我一句“梦中情播”的称号,放眼整个数播市场,很多售价比它多个0的数播都很难做到它这样的功能全面性,有些甚至连基本的“能用”都无法做到,要么App卡死打不开,要么搜索不到机器——所以真不能说艾索洛家有高达,只是很多HiFi厂商真就连赛博石器时代都没达到。

无论是成品数播还是NAS,本质上都是硬件省出成本,尽量在软件和服务上努力优化的形态,群晖如果不是DSM好用,就那配置早就被玩家们喷倒闭了;但成品数播的状态更为畸形,因为绝大多数相关厂商的开发实力几乎等于没有,技术上还是属于比较焚书坑儒的状态,甚至直接摆烂,仿佛只要“无敌”的ROON出手,情况就会好起来的,实际使用体验可能不如玩家自己买个无风扇工控机、装上Windows/Linux,随意使用自己习惯的平台,而不是要被一个829美金的软件捆绑着才能有好用的体验。





所以我对于艾索洛以及A6这样的产品抱有很大的期待,据我所知,艾索洛的野心远不止一台售价5890的数播,事实上就在刚过去的成都国际耳机展上,定位高于A6的A6 Master已经有了样机,升级了数字时钟和运放阵列,价位也提升到了8k上下,可以看得出来,艾索洛是有通过不同场景定位、丰富产品线、认真经营品牌的打算。

也因此,产品的基础体验显然是艾索洛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美观、好用的设计理念显然是一台优秀数播的根基。而在我看来,不管是大力支持Samba、NFS以及各类流媒体平台的网络串流,还是可更换SSD、可抓轨CD的本地功能设置,都看得出来艾索洛把A6乃至自己的数播平台作为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家庭音乐服务中心,在功能性和可维护性上尽可能照顾更多用户需求。即便目前仍有一些bug,但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至少在我看来,他们在功能维护上的努力几乎超越了目前市场上99%的数播厂商。

而我甚至还没说到A6的另一项功能——这玩意可还自带一个解码呢!





当然,比起A6全面到无懈可击的数播部分,它的解码相对来说就比较中庸了。搭配香榭丽舍的SuperFET耳放和歌德GS1000e大耳,A6解码部分的音色还算中性,三频没有严重的偏颇,只有高频会略微有些暗,整体比例还算健康,但对比SP1000 LO输出可以感受到,耳机的整体音色基本都来自于耳放的加持,A6解码部分的实力并不算突出,相比起SP1000的LO,A6的声音相对粗糙,声场规模和瞬态表现都比较紧缩,即便GS1000e的声场规模在歌德的产品线里都算不上庞大的,但依然能感受到A6解码部分有所欠缺的规模表现。

虽然能超出我“这解码搞不好是送的”这个初始预期,毕竟用于对比的SP1000虽然因为推力问题饱受诟病,但通过LO绕开的解码部分却不是吃素的,所以如果我没有升级更高级别耳机系统的打算,那我倒也能接受拿A6的解码将就听听;但如果你有升级打算,我的建议是,拿A6当数播,能用到坏都不换,但解码就没必要用自带的了,自己挑个别的解码,在模拟信号部分避免瓶颈是更理性的思路。





但即便以A6的纯数播部分而言,我依旧认为A6能够值回票价,原因不在别的,而是如我前面所说,数播或者说HiFi行业,已经被魑魅魍魉占领太久了,在数播这一领域,其所实现的功能性和所在价位根本没有任何相关性,连负相关都没有,最多算布朗运动。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艾索洛依然把大量精力用于自家产品生态的构建,并积极拥抱各类开放的网络标准,不拘于做封闭温室里的花朵,反而让我在A6这台机器上看到了更大的可能性。